由上海美术学院和国际公共艺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18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于2018年11月10日上午9:00在上海美术学院南院报告厅开幕。
本次会议旨在讨论世界各地的公共艺术研究员们有关全球地方重塑概念的理解以及分享“地方重塑”案例,推动该理念的发展和推广。
2011年,由中国《公共艺术》杂志和美国Public Art Review杂志共同创立了“国际公共艺术”(IAPA),随后成立了“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据悉该协会是旨在推动国际公共艺术的研究,建立国际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分析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全球的公共艺术发展提供咨询服务;而“地方重塑”理念的提出使公共艺术成为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独特方式,此次会议将该理念与时俱进的新发展进行新的讨论。
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教授发言致欢迎辞之后,会议正式召开。因个人事务原因没有及时到场的国际公共艺术协会主席路易斯·比格斯(Lewis Biggs)先生更是发来了视频录像表了达他对此次会议的重视,以及对其所能得出成果的期待。
会议期间,李龙雨教授(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艺术总监),翁剑青教授(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委会副秘书长),茱茜•乔克拉女士(Giusy Checola国际公共艺术协会研究员,意大利作家),刘勇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做了推动会议进程的主旨发言。
其中,刘勇教授的发言中讲解了他作为公共艺术相关专业的第三者看待的公共艺术的运作机制,希望大家从理性的角度,从逻辑的角度将公共艺术投入整个社会的运作当中。来自意大利的茱茜•乔克拉女士(Giusy Checola)则是通过一个叫LAmartella的山村为案例来阐述她对公共艺术和地方重塑的观点,希望人与自然能够更好的互动去推动公共艺术。
在翁剑青教授的发言中,他通过对中国社区艺术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制度上、资金保障上、介入的方式上展开探讨,提出中国社区的建设需要制度建设,不仅仅只是为了美化,而是要从根本上符合地方需求,地方发展以及渗透到地方生活和日常生活。
最后李龙雨教授表达了他对公共空间的非殖民化观点的看法。他说道:“公共艺术是否能够把这个定义更加扩大化更加扩展化,然后把我们这个社会技术、生活、发展都融入到其中。还有包括像大学、环境、以及人工智能都可以融入到其中,还有包括我们的虚拟现实。那就是我们最尖端的这些技术和理念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