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重建家园》
(来自复星公益基金会)
勤奋好学,认真可靠的马金花,为了更好地造福村民,创立了自己的诊所。
2018年7月,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突发山洪,村庄被毁。诊所的3万多存款被冲走,家当也悉数损失。
灾难面前,马金花没有放弃,依然坚守初心坚持自己的行医梦。小小的身体迸发无限的能量。
02.《祖传工艺》——周金甫
(来自东阳中国木雕城)
青田石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周金甫以刀为笔,与石结缘,践行“天下石 青田雕”,艺传千秋,育玉人,续玉情,得与玉石雕刻相伴。
03. 《坚守》
(来自东阳中国木雕城)
常常感到幸福且幸运,是因为能够从事一份热爱的事业。徐永平从17岁开始学习木雕,至今三十余年,坚守匠心、全心创作,这样的时刻,便是最幸福的时刻。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他不禁感叹生活的幸福就在于跋涉过程中的坚守,在于一次次抵达彼岸后新的出发。
04. 《享受晚年》
(来自星堡养老社区)
来自星堡的快乐“70后”虞老师认为,年龄的增长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长者们不应该害怕变老,而应该享受晚年。虞老师是一位非常“爱玩”的长者,喜欢唱歌,喜欢跳舞,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几乎每一次星堡的活动都能看到虞老师的身影。她参与的团扇舞多次在联欢会上演出,也曾经登上舞台一展风采。来到星堡后,虞老师彻底摆脱了生活琐事带来的困扰,每天只需要考虑“怎么玩”。
05. 《启示》
(来自复星公益基金会)
高宇驻点偏远山村壤塘——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第一线,全力支持村医的医疗事业。驻地期内,他目睹医生杨天奎为村民治病,然而却因为常年在外工作而患上了高原型肺水肿,无法再继续工作。杨医生的事迹给高宇很多启示,激励他继续投身公益事业。
06. 《独臂绣娘》
(来自童涵春堂)
因为对香囊刺绣的极致追求,我们结缘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自大山里的苗族绣娘。在贵州黔西南的一些深山村落里,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补贴家用,寨子里留下的多是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她们的刺绣精美绝伦,但因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仅作为家用,并没有销路。契机之下豫园股份及童涵春堂进行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扶贫公益活动 “深山锦绣 暖香助力”,我们的模式并不是单方的施舍,而是联合设计师通过提供香囊设计、香囊生产订单和专业化培训的形式,让绣娘们在家里就能利用空闲时间从事他们最擅长的手工刺绣得以增收,并通过产品销售的利润实现持续反哺,让越来越多的绣娘走出贫困。我们希望为绣娘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收益,更是对于生活的信心和我们的尊重。
独臂绣娘梁忠美便是这期间我们遇到的一位特殊绣娘,小时候的意外使她失去了一只手臂,53岁的她一路走来其中艰辛不言其说,但即便只有一只手,刺绣技艺却不让他人,只要拿起针线,行云流水,眉宇间的坚毅与从容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她是我们在州贞丰县的绣娘带头人,带着我们给绣娘培训,交接。她常会开心的跟我们说:“欢迎天气暖和的时候经常来玩,那时我们山里的风景最美。”
看着绣娘们对我们由衷的欢迎,看着她们针线起落间扬起的笑意,还有一件件从深山走出来的精美绣品,这便是我们小小的幸福。
07.舒启燕《我投身公益,它对我报之以歌》
我赶上了“80”后的尾巴,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公益行业,这是我毕生的追求。
幸运的是,我热爱的这份事业对我报之以歌——我在2013年浦东新区第三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修班邂逅了我的先生王宾,我们都做过一线社会工作者,认可社会工作基本的价值观。朋友们说,我们俩的缘份好像是上天注定:少年时我们曾同住一条棚户街的两头,我们两人的生日中间仅隔1天,但最终还是公益这座桥才把我们俩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些年,我做过“外来媳妇”家庭社工服务、“单亲妈妈”家庭社工服务、“维稳妈妈”家庭社工服务、优抚对象社会工作介入等公益项目。我爱人也是踏踏实实地从一线社工做起,慢慢成为公益项目评审的专家。我们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一起见证了浦东公益事业十余年的发展。
公益是我们共同的爱好和事业,但我们也爱护着自己的小家。我们尽量不加班,不麻烦父母,每天争取和女儿在一起营造一家三口的“精心时刻”;我们积极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宣传者,对女儿言传身教,她现在成了全家垃圾分类的监督员。我们相信:“即使当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在为这个家的明天马不停蹄一路飞奔时,也不会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会辜负身边已拥有的一点一滴,会用心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