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区委宣传部、罗庄区司法局、罗庄区普法办主办,罗庄区街道办事处、罗庄区柳琴剧团承办的罗庄区普法巡回演出在罗庄区司法局院内进行了首场演出。受到现场领导和群众们的高度评价。
此次普法巡回演出主要针对乡村、学校、企业,目的让更多的人懂法、知法、守法。共同创造和谐社会,发展当地经济,传承柳琴戏戏曲文化。
刘印科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的的记忆里,1977年12月9日,是父亲一生最兴奋的日子。那天他换上了压在箱底很多年的蓝大襟,请来了相识多年的好友,柳琴戏名角张金兰,大摆筵席一天。
这一天等的太久,来的太不容易。先生的父亲刘佃英,1943年在我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打入敌人内部,以开药铺看病为掩护,搜集敌情,购买军火,争取了日特分子为我党服务,为抗日做出了贡献。却在四清运动中,被定为日特,戴了反革命帽子,蒙冤十载。1977年12月9日,临沂县公安局(77)临公治字第8号文件,宣布平反。
柳琴戏唱了整整三天,父亲过足了戏瘾,也给先生留下了一份嘱托:子承父业,学好医学,医病救人。也希望先生在有生之年,在有条件的时候,扶持柳琴戏发展,让这一地方戏曲传承下去。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清朝乾隆年间起源于临沂、郯城一带,流布于鲁苏豫皖接壤地区,受众千万。它历史悠久,剧目丰富,唱腔优美动听,表演质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刘印科先生关注到:曾经备受“文革”压制的柳琴戏,在时尚文化的冲击下,生存发展环境到了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 当医院已经稳步发展的时候,先生记起父亲的嘱托,传承保护和发展柳琴戏的重担,摆在了他的面前。
2017年10月,在罗庄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成立了罗庄区柳琴剧团。12月9日,也是父亲平反40周年的日子,剧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先生以此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时至今日,剧团建成10套办公场所,排练剧场、汇演大厅2处共1000平方,购置46座大型演出客车一辆,拥有成套乐器音响及完整的乐队,演出人员36人,演出道具、戏服500多套,总投资1000余万元。剧团坚持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的办团原则,坚持“三并举”的剧目建设宗旨,先后创作、排演了30余古装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深受业内专家及人民群众好评,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脱颖而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编、导、音、美阵容整齐,成为沂蒙地区有实力、专业水平高的一个艺术表演团体。剧团参与政府送戏下乡及社会公益演出,亦获得良好的赞誉。
今年罗庄区各级领导将这次普法宣传巡回演出任务交给我们柳琴剧团,我们全团演职人员一定完成好这项工作,为法制宣传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共同为法制、祥和、繁荣的罗庄区尽一份我们应尽的责任。
面对已经成长起来的罗庄柳琴剧团,刘印科先生表达了自己的一点忧虑:柳琴戏虽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及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加速,柳琴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剧团正在探索柳琴戏进校园、柳琴戏与普法、公共卫生等机构合作的多渠道发展。先生表示,柳琴戏风格独特、曲调优美,被誉为“根深叶更茂,鲁南一枝花”,是沂蒙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罗庄柳琴剧团将不断加大剧团投资及建设管理力度,创作编排更多贴近群众、传承经典的舞台文艺佳作,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在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征程中,为沂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生表示,柳琴戏的传承和发展任重而道远,他将一如既往。